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正文

赵成林教授为中文学科做讲座


【发布时间:2019-03-24 14:49:01  阅读量: 次】


写作时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没话写。怎么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做到下笔如有神呢?3月22日下午,湘潭大学教授赵成林来我校为汉语言文学16级授课,围绕“物-意-文“转化的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

赵教授认为写作就是“物-意-文”的转化过程,他以某学校招聘人员,要求应聘者撰写公务公文的事例为引子,从“物-意-文”转化、“物-意”的转化、“意-文”转化、锤炼途径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讲解。

赵教授认为,要实现“物-意”的转化,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充分把握世界存在(写作对象)。多看书,汲取书本知识,扩大视野和知识面。除了看书以外,还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将细节描写出来。在谈到如何做到”意-文“时,赵教授又用画鸡蛋的例子进行解释,怎么样使画的鸡蛋看起来不像土豆或乒乓球呢?这就要求注重线条的描绘。同理,写文章也一样。把握好“意”并不能写好文章,有时候写出来的东西跟自己心里想的不一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意-文”的转化问题。通过不断地练习,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巧妙、具体地将要写的东西表现出来,就能达到所写即所想的效果。

同时,赵教授也指出了锻炼的途径:一、写短句子。要走出认为“能写=文采=华丽“的误区, “能写”指有扎实的内容,而不是辞藻堆砌。写文章力求准确、简洁、生动。要达到目的,最好从短句子写起,将长句改为短句,长此以往,效果显著。二、以类相从。将相同内容放到一起,研究的分为一类,定性的分为一类。方便读者理解接受,而且有利益理清思路,表达清晰。三、修改文章。刚开始写文章时都不尽如人意,唯一的方法就是修改,与其写三、四篇,不如认认真真改一篇文章,在修改中,逐渐掌握表达的技巧。

讲座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赵成林教授平实质朴的语言,不温不火的风格内容给大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其丰富翔实的内容对于引导同学们不断探索写作之路确有裨益。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2019年3月24日



上一条:姜双林教授等合作撰写的立法完善建议获宁波市人大采纳

下一条:学院召开体能测试动员大会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2021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网址:WF.ZAFU.EDU.CN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568
建议使用1280×800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