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文法学院吴越法治讲坛第61期在东湖校区教5301举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可教授、博士生导师应邀作题为“法学论文写作的原理与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法学院学术副院长陈真亮教授主持,郑智副教授、童航博士担任与谈嘉宾,50余名法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讲座。

李可教授从法学论文的“选题-论证-呈现”全流程切入,围绕选题方向、目录编排、论点凝练、研究方法、文献筛选、论证逻辑、格式规范以及投稿策略八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展开系统阐释。针对法学论文选题普遍存在的“大而空”的现象,李可教授提出“小切口、熟领域、亮视角”的三个选题原则,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当中的法律问题,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四大文摘、立法动态、法律文件、新闻报道及司法实践中挖掘选题来源。同时强调“问题意识”应贯穿始终,好的选题需要兼具新颖性、可行性、实用性。在论点建构方面,李可教授指出论点应是作者独立的、成体系的认知与看法,需遵循“新、实、稳”三大基本原理——既有理论创新价值,又立足现实问题,且逻辑自洽,经得起学术推敲。他分享了论点提出与完善的基本技术,如来源现实、逆向思维、从新角度看老问题等,同时强调了在研究过程中修正工作假设、给论证添加限制等完善技巧。谈及论证模式选择部分,李可教授提出论证需满足“足、一、真”三要素:论据需充分(足),论证主线需唯一(一),论据来源需真实(真)。并现场拆解“先归纳后演绎、立破结合、批判性建构”等多元论证模式。他启发学生逻辑自洽是论文论证过程的底线。讲座过程中,李可教授引经据典,结合社会热点和经典案例,引人入胜,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启发。针对文献筛选与格式规范,李可教授建议从核心期刊论文、专著、法律文件到新闻报道,构建层次分明的文献体系。强调遵循“密切相关、真实客观、一手材料”三大标准,同时深入实践,团队作战来进行材料的搜集与选择。同时对注释规范等细节问题进行强调,避免因格式疏漏影响学术严谨性。
在与谈和互动环节,郑智副教授从“写作是最好的思维训练”的角度,强调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的养成,认为李可教授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论文写作,更是法律人职业能力的基石。童航博士则结合自身经历,强调了系统学习法学写作的重要性,并在读书积累和求学深造等方面予以大家勉励。李可教授对同学们在论文写作、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发表、考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最后,陈真亮教授在总结中首先表达了对李可教授的感谢,认为本次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学理建构,又有细致且具有操作性的论文写作方法指导。法学论文写作是法科生的“核心竞争力”,期待同学们在校期间能钻研学术,为法学学科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对法学论文写作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深化了对学术研究的本质理解,为今后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指引。
(图文/汤莹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