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正文

生态法治“童”成长 多元共治固绿基


【发布时间:2025-07-08 20:10:12     文章作者:     点击量: 次】


7月2日下午,浙江农林大学“法润天目 生态临安”实践团联合钱王律师事务所,走进杭州市临安区青龙社区,开展生态普法宣传及问卷调查活动,以法治宣传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探索生态保护的基层实践路径。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穿梭于社区广场与锦城街道新城幼儿园之间,向居民及孩子们递出《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宣传手册。手册以漫画与法条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直观画面展示给孩子们。实践团成员通过互动讲解,引导家长与孩子们在趣味阅读中理解“分类投放垃圾”“低碳出行”等行为规范,让生态保护理念在童趣认知中生根发芽。

实践团还对青龙社区党委副书记瞿琼进行专题访谈,深入了解社区生态法治实践的多元路径。针对不同年龄段居民,青龙社区采取差异化措施,努力推进“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一系列重大民生项目和生态治理项目。与幼儿园合作开展生态知识科普活动,坚持“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此外,社区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治理模式。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社区协调小区完善清洁能源充电桩等相应配套设施,并加大对文明行车的宣传力度,养成健康、文明的社区风气。以省级未来社区创建为定位,青龙社区“分层引导、精准服务”的治理思路,将生态法治从条文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奋力向“幸福来临 美好青龙”目标靠近,为基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也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社区环境治理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本次实践活动收获颇丰。从童趣普法到多元治理观察,实践团以“青年视角”架起法治与社区的桥梁,让生态保护理念从条文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实践,为社会生态环境建设贡献鲜活样本。

(图/赵珈仪文/蒋可恋)



上一条:环保科普入童心 生态瓶实践筑绿梦

下一条: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城市管理专业实习启动会在锦北街道成功召开



【关闭本页】


常用链接 / CHANGYONG LIANJIE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国家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实验大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568(内线:9290568) 传真:0571-63740568 邮箱:wf@zafu.edu.cn
COPYRIGHT © 2024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WF.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法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