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正文

耕织文化研究中心臧军教授为8万余名师生开讲《耕织图》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2025-09-04 19:08:36     文章作者:     点击量: 次】


9月1日上午,由浙江农林大学吴越文化研究院耕织文化研究中心参与主办的2025年秋季“吴越文化润校园”开学思政第一课在云端隆重开讲。文法学院特聘教授、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臧军以“《耕织图》的前世今生”为主题,为来自临安、白玉、甘孜州乡城、阿克苏、德令哈等地,以及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单位的共8万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作为耕织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臧军教授从专业研究视角出发,以“知宝、懂宝、用宝”三个维度深入解读了《耕织图》的文化内涵。他指出,这部创作于南宋於潜县的农耕画册,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业科普图册,更是世界农桑文明的重要见证。“耕图21幅,织图24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记录了古代农业生产全过程,堪称农耕文明的‘百科全书’。”

臧军教授特别从农学研究角度分析了《耕织图》的诞生背景:“於潜之所以能孕育这一传世之作,既得益于吴越国‘发展农桑’的治国方略,也离不开当地悠久的农耕传统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县令楼璹正是深入田间地头,观察总结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技术,最终创作出这部具有重要农业科技价值的传世佳作。”

《耕织图》的影响力跨越时空,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响。在谈到文化传承时,臧军教授勉励广大师生:“要立足临安‘三个地’(《耕织图》的诞生地、耕织文化的实践地、耕织文化研究者的朝圣地)优势,扩大‘三个度’(知名度、美誉度、社会的参与度),开创‘三个产’(《耕织图》的文化产品、经济产业、产业链),做好耕织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承工作。”

浙江农林大学吴越文化研究院耕织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两年来,深耕《耕织图》文化沃土,系统开展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工作。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表达创新研究——中国耕织文化转化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宋韵耕织文化传承项目》等重要课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其中,臧军教授出版的专著《耕织图前世今生——临安於潜诞生的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卷》,为“吴越历史文化丛书·基础研究”系列成果之一。研究中心创新组建了由8名博士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汇聚多学科优势,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研究力量。本次讲座也是研究中心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服务社会的重要实践。

未来,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化《耕织图》的研究与推广工作,通过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让更多人了解耕织文化,传承农耕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图文/浙江农林大学吴越文化研究院耕织文化研究中心)



上一条:徐达一行赴开化县走访校友

下一条:文法学院新闻传播学科党支部书记程艳林联合中国浙江中心(新加坡)举办“集体收看九三阅兵”活动



【关闭本页】


常用链接 / CHANGYONG LIANJIE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国家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实验大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568(内线:9290568) 传真:0571-63740568 邮箱:wf@zafu.edu.cn
COPYRIGHT © 2024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WF.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法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