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治理研究所所长陈真亮教授十月至十一月期间多次参加各类学术与培训活动,以学识服务社会,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2025年11月1日,陈真亮教授在北京举行的国家公园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作题为《数字时代国家公园执法范式变革浅谈》的专题报告。会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会会长吕忠梅教授等主持,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陈真亮教授指出,随着《国家公园法》颁布实施与数字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国家公园执法正经历从传统模式向智慧治理的转型。他强调执法场景实现“空间—时间”延展,执法裁量趋向“数据驱动”,执法程序构建“全链条”刚性约束体系。同时,他也提醒关注程序性权利虚置、责任机制不明、救济程序弱化等问题,建议构建“代码约束+程序保留”的平衡机制,推动形成以权利保障为前提、算法透明为支撑、程序正义为核心的智慧执法新范式。

2025年11月2日至8日,陈真亮教授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举办的四川省阿坝州水务行业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上,作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专题报告。阿坝州水务局技术骨干及基层水务工作者90余人参加。
陈真亮教授系统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十个坚持”核心要义,结合央地治水实践与法治建设成果,分析了在“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的体制与法治难题,并就如何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提出方向性建议。

2025年10月30日,陈真亮教授在衢州市江山市林业工作培训班上作题为《林木砍伐相关政策法律体系及典型案例解析》的辅导报告。江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及系统工作人员60余人参与培训。
陈真亮教授从“森林、林木”“砍伐、采伐”的法定含义入手,系统梳理我国森林保护历史与党规国法体系,重点解读林木采伐管护规定、行政执法程序与证据规则,并结合最高法、最高检及长三角地区典型案例,剖析司法实践中林木采伐制度的适用问题,提出新时期提升林业依法行政能力的对策建议。
近期多场报告中,陈真亮教授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地方实务需求,从国家公园数字化治理、水务系统能力建设到林业执法规范提升,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前沿议题,体现了其在环境资源法与生态治理领域的深厚积累,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推进提供了有益参考。
(图文/陈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