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媒体关注 - 正文

[“学习强国”关注]彭庭松副教授文章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


【发布时间:2024-09-18 09:59:52     文章作者:     点击量: 次】


我们的节日|中秋无月情自多

作者:彭庭松

“月有阴晴圆缺。”不是每个中秋都是圆月当空,中秋无月的现象并不鲜见。要是运气不好,像宋代李流谦那样,“十年中秋不见月”的遗憾都可能亲历。中秋为节,本来就要赏月、玩月,假若连个月影都没有,有人就要忍不住来情绪。

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素称好脾气,但看到中秋夜乌黑一片时,竟也大呼“老子之兴殊败矣。”接着还大骂“人固无聊月当耻。”

像艺术家那样怒的人毕竟少,更多的人是怨。“世间第一无情物,谁似中秋雨与风。”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发出这样的失望之鸣,埋怨的正是躲在云层中的月亮“不管人间大欠诗。”对于寒士来说,无月的中秋更是刺痛敏感的神经,哀怨一不小心就化作牢骚之言。明代王越说往年过节虽然穷,但好歹还有个月亮看看;今年倒好,“倚栏无个月明看。”彻底沦落成精神上的穷光蛋了。明代大诗人高启,有诗曰《中秋无月无酒》,自嘲说月亮还是不要出来的好,免得“照见空樽却转愁。”这反弹琵琶式的抱怨,饱含的是中年人的心酸之泪。

过节的月亮罢工,不只是文人雅士有意见,皇上也不高兴。据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永乐年间,中秋开宴,月亮不出,皇上脸阴沉沉的。吉水人解缙生性幽默,乃口占《风落梅》一阕:“姮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著臣见。拼今宵,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言下之意是,月亮现在不出来也罢,臣子们就耐着性子等一夜,不信等不到月亮来拜过圣上。皇上看词后,脸色顿时由阴转晴。午夜时分,月亮真的出来了,皇上大笑,夸道:“解缙真才子夺天手也。”这姗姗来迟的月亮,难得见证了君臣相得的场景。

天公戏人,恰如苏辙所言“直埋今夜月,真失众人心。”潘阆忍受着“双目如失明”的痛苦,宋祁抱持“亦有居心不净人”的失望,文同满怀“群邪利幽暗”的质疑,在本该光明的节日之夜徘徊又思索。多情才女朱淑真对苍天发问:如何拨开云雾,才能“放出光辉万里清”?辛弃疾想乘风上天直问缘由,可惜“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吴琏突发奇想,若是有腾空而上的大鹏张开两翼,不断推荡阴云,不就可以“坐见全明照四方”吗?金主完颜亮则想高举手中的剑,要斩断“紫云根”,从而径直可见“嫦娥体态”,这是多么粗豪的举止!在如何对待遮月浮云上,百般情绪何等复杂!然而要用人力驱得浮云散,迎来明月归,结果只能是徒唤奈何。

中秋无月引发的个人感情固然丰富,但若能超越为大众与国家的情感,则自成高境界。当我读到明代周用“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这样的诗句时,不禁为这杜甫式的悲天悯人情怀肃然起敬。民间有谚语云:“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意思是说中秋时如果无月,来年元宵就会多雨雪。上元多雨水,则预示着风调雨顺,农业大丰收。《清嘉录》中记载说:“邑人以中秋夜晴雨,占次年元宵晴雨,良验。”古人相信这节序的神奇韵律,因此宁肯牺牲个人八月十五赏月的快乐,也要换来上元充足的雨水滋润苍生。此等情怀和境界,让中秋无月的缺憾变成了崇高救赎,成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中秋无月,还能引发爱国志士的黍离之悲。山河故国梦绕心头,成为挥之不去的痛。庐陵人刘辰翁是宋遗民,在《虞美人·壬午中秋雨后不见月》中写道:“笑他拜月不曾圆。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宋朝灭亡了,宋王室和文天祥等爱国英雄都押往了元大都,如今北望,怎能不凄然扼腕呢?三山连文凤亦是宋遗民,他在“中秋不见月”的时分,感触的是“故国愁心远”,念念不忘的总是“山河旧影云俱黑。”金瓯缺,月未圆,国家大义和民族情感的深沉力量,跨越时空,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中秋无月本无情,人心一动自多情。其实面对自然与社会带给人生的不完美,为避免无谓的“多情却被无情恼”,有时候动心不如息心。宋代释持《中秋不见月偈》云:“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源到处闲。斗转星移天欲晓,白云依旧覆青山。”中秋有月与无月,皆以平常心视之,如此胸中洒落,光风霁月,则何时何处不是澄明皎洁呢?

(来源:井冈山报)

[报道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225238813684017796&cdn=https%3A%2F%2Fregion-jiangxi-resource&item_id=9225238813684017796&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26368880733&showmenu=false&ref_read_id=f8541138-31b7-413d-8108-e60c1fb069b4_1726531956011&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



上一条:[“学习强国”关注]付利敏老师悦读·荐书:《大漆至美》

下一条:[“新浪浙江”关注]浙江农林大学举办第二届文法国际会议暨 “中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研讨会



【关闭本页】


常用链接 / CHANGYONG LIANJIE + 教育部        + 浙江省教育厅        +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 浙江省文化厅        +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浙江环境法治网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实验大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568(内线:9290568) 传真:0571-63740568 邮箱:wf@zafu.edu.cn
COPYRIGHT © 2024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WF.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法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