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党建引领•林下生金:浙农林大学生深入淳安探寻乡村共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7 11:24:21     文章作者:     点击量: 次】


在浙江西北部的青山绿水间,一场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以“林下经济”激活“共富动能”的实践正在悄然发生。一支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青年实践团队先后深入杭州市淳安县的两个乡镇,开展了一场以“党建引领·林下生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脚步串联起岭足村的翠岭千重与临岐镇的药香遍野,以调研和思考解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逻辑,在诗画江南的乡野大地上书写下充满青春温度的共富故事。

7月25日,文法学院“党建引领·林下生金”实践团率先走进淳安县岭足村。这个藏于山脚的小村庄户籍人口仅120户,却拥有34名党员和29名村民代表,党建引领在这里不仅是机制,更是行动。六名队员在老师带领下,通过深度访谈、入户问卷和实地勘察,系统梳理该村以毛竹、山核桃、油茶、覆盆子为代表的林下经济产业现状。

他们发现,岭足村依托11.4平方山林面积,走出了一条“生态增值、产业提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发展路径。在与村书记的座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村庄正按3A景区标准推进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但同时,人才短缺、技术更新慢、市场对接难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尤其是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发展关键瓶颈。

带着从岭足村发现的问题与思考,七月底,实践团师生奔赴淳安县临岐镇展开第二轮调研。在四天时间里,他们走访42户农户,完成120份问卷,举行多场座谈,系统总结该镇在极度有限的空间资源中“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创新机制。

全镇220平方公里,可用地仅0.59平方公里,占比0.27%——在这一几乎“无地可用”的困境中,临岐凭借淳北联合党委党建联盟机制,打破乡镇壁垒,整合区域资源,推动“药材上山”“空间重构”,实现党建从概念到发展引擎的实质转变。在这一机制下,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六万亩,2024年产值达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道地药材之乡”。

在临岐村丝瓜种植基地,队员们亲眼见证“党委+合作社+农户”模式的运行实效。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对接市场,为农户提供订单保障和技术支持,显著降低经营风险。在范村村,团队深入林下黄精基地,调研从“黄精平摆倒种法”技术创新到对接“千岛农品”区域品牌实现溢价的全链条实践。“党员带头”成为看得见的技术指导、订单保障和风险兜底,党建引领真正走入田间地头。

综合两阶段调研,团队清晰看到两类不同资源禀赋乡村的发展路径:岭足村依托自然优势探索“生态—产业—农户”多元共生机制,面临的是发展升级中的人才与技术瓶颈;而临岐镇则在资源约束下凭借“大党委统筹—党员下沉—产业联建”三阶模式,实现空间重构与制度创新。

两地实践共同揭示:党建引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转化为资源重组平台、技术推广机制和可信赖的利益联结网络。高效生态农业不仅需要山水禀赋,更依赖强有力的组织者和可复制的运营模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尤其要靠有视野、有技术、有情怀的青年人才。”——这是实践团成员的共同心声。从岭足到临岐,同学们不仅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和典型案例,更体会到“组织化”在整合资源、带动产业、凝聚人心中的核心作用。党建不只是宣传栏里的标语,更是山间地头长出的“绿色财富”、是村民口中可靠的“放心订单”。

浙江农林大学“党建引领·林下生金”暑期社会实践暂告一段落,但青年探寻乡村振兴的脚步从未停止。团队系统梳理了两种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样本,为“两山”理念转化路径提供了扎实的基层实践依据。未来,他们将继续整理案例、提炼模式、传播经验,让更多乡镇从“党建强”走向“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在这场跨越山海的共富接力中,真正实现从“林下生金”到“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图/胡雨晴 杨然 董鑫 文/过高赞 戴璐妍 韩莹)



上一条:党建引领,“林下”如何生出“共富金”?

下一条:文法学院赴松阳县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关闭本页】


常用链接 / CHANGYONG LIANJIE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国家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实验大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568(内线:9290568) 传真:0571-63740568 邮箱:wf@zafu.edu.cn
COPYRIGHT © 2024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WF.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法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