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党建引领,“林下”如何生出“共富金”?


【发布时间:2025-08-27 11:29:00     文章作者:     点击量: 次】


2025年7月,浙江农林大学“党建引领·林下生金”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蒋培的带领下,走进杭州市淳安县淳北片区,聚焦“党建+产业”主题,开展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团队走访42户农户,完成120份问卷,举行多场座谈,系统解码淳北片区如何在党建下,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

实践团队的首站来到了临岐镇,与临岐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特色产业办邵主任着重介绍了临岐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独特性,使实践团队对临岐镇中药材产业发展有了直观的了解。临岐镇全镇面积共有2200平方公里,但可用空间只有0.59平方公里,占比0.27%。面对几乎“无地可用”的困局,临岐镇积极发展林下中草药产业。目前,临岐镇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突破六万亩,其中,覆盆子种植达2.1万亩,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山茱萸种植1.8万亩,占据全国六分之一的份额。在党建引领下,临岐镇传统产业如山核桃、茶叶持续巩固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扩展,形成了多业并举、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

随后,在乡镇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实践团也了解到在淳北联合党委的综合协调下,临岐镇与其他周围四个乡进行了抱团发展。通过跨乡镇党建联盟整合资源、党员带头试验“药材上山”,实现了资源互补与制度创新。其中,临岐镇承担中药材产业的加工、贸易、科研、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服务等功能,周边瑶山乡、屏门乡、王阜乡、左口乡四个乡为中药材核心发展区提供原料,通过抱团发展,实现了中药材产业由散到聚、以聚促变。

在临岐村的丝瓜种植基地,成员亲眼见证了“党委+合作社+农户”模式的运行实效。据临岐村徐书记介绍,对内由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引领群众共同投身于丝瓜的种植与管理之中;对外帮助农户接订单、搞营销,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公司签订产销协议,帮助农户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实地参观丝瓜基地,实践团队成员也深刻意识到“党员带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可见的技术指导、订单保障和风险兜底,是党建引领在产业一线的生动实践。

在范村村,团队调研林下黄精种植基地。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驮半坞林下黄精套种示范基地总占地3000亩,范村占1700亩,是临岐镇落实淳北联合党委试点“拨改投”政策的一个生动实践。作为党建联建共富基地,范村村通过林下套种黄精、前胡、芍药和白芨等名贵中药材发展产业,解决村民就业80余人,给村民增收100余万元,村里消薄20余万元。通过对林下空间进行盘活利用,有效将生态价值转换为了经济价值,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也使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党建在产业规划、资源整合、品牌共建中发挥的核心枢纽作用。

实践团在调研中总结出临岐镇乡村振兴的“三阶模式”:首先,通过“淳北大党委”实现区域资源统筹和协同发展;其次,推动党员下沉一线,在技术、市场、治理中发挥带头作用;最后,通过产业联建实现村集体与农户双赢。短短几天的实践走访调研,不仅深化了实践团队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理论认识,更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转化提供了实践样本。团队希望将这些经验推广至更多山区乡镇,让“党建红”持续点燃“生态金”,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真正在乡村落地生根,让“两山”理念在更多地方结出硕果。

(图/胡雨晴 杨然 董鑫 文/过高赞 戴璐妍 韩莹)



上一条:“党建引领·林下生金”实践团以青年力量探索产业“共生”密码

下一条:党建引领•林下生金:浙农林大学生深入淳安探寻乡村共富“密码”



【关闭本页】


常用链接 / CHANGYONG LIANJIE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国家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实验大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568(内线:9290568) 传真:0571-63740568 邮箱:wf@zafu.edu.cn
COPYRIGHT © 2024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WF.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法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