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党建引领·林下生金”实践团以青年力量探索产业“共生”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7 11:38:04     文章作者:     点击量: 次】


为探索以林下经济撬动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的乡村发展新路径,着力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7月25日,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党建引领·林下生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杭州市淳安县岭足村,开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专题调研工作。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团成员将积极找寻“林下生金”的奥秘,以青春之名推动乡村绿色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作为将种植业与林业结合的典型乡村,岭足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禀赋,进行多方位产业发展实践。岭足村位于淳安县东南部,因地处山脚得名。村庄面积11.4平方公里,下辖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2个网格。户籍人口120户,460余人,常住人口180人,党员34名,29名村民代表。

七月的盛夏不只有蝉鸣与骄阳,亦有浙农林实践小队充沛的调研热情。在团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六名学子通力合作,实践调研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前期准备、深度访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步骤,层层深入,由点到面构建起完整的实践方案。由此,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党建引领·林下生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向淳安县岭足村出发。

在抵达岭足村之后,实践团成员依照访谈提纲,对岭足村“林下生金”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问题、展望进行了一一调研。方书记围绕着岭足村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为实践团成员全面呈现了岭足村的发展状况。近年来,岭足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多元化林下经济产业。以林业为主,包含毛竹、经济林、山核桃、油茶、覆盆子等特色产业,并对村中作物加以科学培育和管理,真抓实干促进提质增收。同时,岭足村按照3A级景区标准,在增收惠民的发展之旅中兼顾自然生态效益。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并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细致林下经济发展的脉络呈现。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方书记的带领下,深入岭足村林下经济种植基地。在漫山遍野的苍翠中,实践团成员通过拍照、记录等方式,对岭足村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有了切实的了解。同时实践团成员也深入农户家中,通过对相关农户以及企业负责人等主体进行面对面访谈,或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了党建引领下林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以及林下产业发展带给村民的增收实效与痛点。

实践团成员将访谈资料与问卷调查进行汇总整合,并进一步总结提炼,将调研成果积极与村书记进行详尽讨论,共同研判政策赋能下,岭足村以一套“生态增值、产业提效、农民增收”的创新机制,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实施,共同促进林下经济焕发生机。不断探索“林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向奔赴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村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比较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种植产业中的人才匮乏,这一现象已成为制约村庄发展的关键瓶颈。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可或缺。未来岭足村也将继续保持开阔的眼界和胸襟,以敢于负责的胆识来选人用人、广纳贤才,真正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至此,调研团队在淳安县岭足村的实地走访调研也告一段落。此次调研,实践团系统探索了岭足村作为“林下生金”典型的村庄发展样本,是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的,也深入实地,切实学习了绿色富民战略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与驱动机制。实践团成员作为青年力量,纷纷感知到努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挥乡村实践活动中主力军、先锋队作用是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未来,实践团成员将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实践行动继续展现浙农林学子的青春担当,始终秉持始终不变的热忱和严谨钻研的决心,继续奔走在祖国广袤无垠的土地间,探寻乡村最本真的魅力。

(图/胡雨晴 杨然 董鑫 文/过高赞 戴璐妍 韩莹)



下一条:党建引领,“林下”如何生出“共富金”?



【关闭本页】


常用链接 / CHANGYONG LIANJIE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国家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实验大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568(内线:9290568) 传真:0571-63740568 邮箱:wf@zafu.edu.cn
COPYRIGHT © 2024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WF.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法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