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正文

MPA硕士点师生赴深圳参加第十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启动会暨案例编写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11-18 18:50:57     文章作者:     点击量: 次】


11月14日至17日,由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MPA教指委”)主办、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启动会暨案例编辑研讨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500余人MPA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文法学院由公共管理学科负责人鲁先锋副教授带队,MPA研究生导师代表陈真亮教授、李琳琳副教授、MPA研究生郭丹琪等师生参加。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陈文教授、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报水,教指委秘书长、姜晓萍教授(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孙萍教授(全国MPA教指委委员、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论文案例组组长)等多位教指委委员出席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教授通过视频致辞。

会议第一单元主题为“公共管理前沿与案例实践”。王健教授主持,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刘丽军、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胡锴、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教授分别围绕MPA教育、超大城市治理、数智时代学科方向分享;东北大学孙萍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蔡劲松教授拆解案例撰写逻辑。第二单元主题为“案例大赛与学科建设”。吴海燕教授主持,深圳大学龚晓峰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章文光教授探讨新质生产力、案例教学;浙大等第九届金奖代表分享备赛路径,多校队伍交流案例实操经验。第三单元主题为“案例研究与教育创新”。谷志军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孟溦教授、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顾丽梅教授等专家分享育人实践、案例创新;获奖教师详解案例创作与赛事晋级技巧。第四单元主题为“公共管理案例的实践、创新与赛事经验”。谷志军教授主持,孟溦、顾丽梅等专家围绕“协同育人实践”“中国语境下案例创新”“案例研究破局”展开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李青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攀副教授等获奖指导教师分享高质量案例创作方法、赛事晋级经验;深圳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罗文恩副教授结合具体案例解析城市微更新问题的解决路径。第五单元的主题为“公共管理案例实操方法与赛事流程解析”。刘遥、赵继娣等专家结合获奖案例,讲解案例选题、调研报告写作等实操环节的破局方法;谢佳宏主任介绍了第十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参赛流程。11月16日下午,闭幕式由谷志军教授主持,陈文教授作会议总结,参会人员领取结业证书。现场还举行了赛事承办单位交接旗仪式,深圳大学接过会旗,标志着第十届大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11月17日,参会师生分两路开展“新质生产力崛起中的政府角色与治理创新”实地调研:一路前往宝安低空经济公共服务中心,另一路走访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前海展示厅并参访前海石,在现场教学中深化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认知。

会议期间,我院MPA师生团队利用休息时间,围绕赛事参与事宜展开深入讨论。参会师生确定了本周六举办首届我校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校赛启动会,商讨了后续系列工作安排。同时,成立会议筹备小组“九天揽月组”,这一名称既呼应了成员们携手同行、并肩作战的团队初心,更寄托了MPA全体师生以“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与昂扬气势,在明年的各类公共管理领域赛事中攻坚克难、崭露头角,力争斩获优异佳绩的美好期许。此外,师生团队还实地考察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与公共管理学科师生的理论认知与实践素养。此次系列工作的开展,不仅为MPA师生团队参赛凝聚了共识,更强化了与教指委和兄弟院校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培养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MPA教指委 文/周曼琪 李金羽)



上一条:文法学院召开推进“幸福文法”宣传工作研讨会

下一条:耕织文化研究中心成功主办第三届“耕织文化周”,开启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新篇章



【关闭本页】


常用链接 / CHANGYONG LIANJIE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国家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实验大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568(内线:9290568) 传真:0571-63740568 邮箱:wf@zafu.edu.cn
COPYRIGHT © 2024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WF.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法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