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硕士点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招生就业 - 导师名录 - 农村发展硕士点 - 正文

徐达


【发布时间:2024-09-23 11:20:53     文章作者:     点击量: 次】


徐达,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兼副院长。浙江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生态文明)核心成员;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共青团中央服务乡村振兴案例评审专家;兼任国家高端智库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省新型重点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休闲协会理事兼青年专委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数字文化传播与创新驱动、人工智能辅助视觉表达与呈现、文化共富与精神富有的价值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撰写的多篇咨政报告获得中央主要领导、中央部委采纳及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重点课题、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等省部级及以上研究项目多项。多篇论文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SSCI (JCR 一区)等期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篇理论文章在《光明日报》、央广网、《农民日报》及其国际版、《浙江日报》理论周刊、之江策等平台发表。

1.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数字文化赋能城乡融合实现文化共富的探索研究》(2023QN097),在研,2023-2025;

(2)主持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文化“两创”与“两个结合”关系的研究》,在研,2023-2024;

(3)主持浙江省新型智库课题(省哲社规划重点)《加快推动我省城市文化建设迭代升级的建议——以余杭城市文化建设为例》,结题,2024;

(4)主持浙江省新型智库课题(省哲社规划重点)《讲好“千万工程”故事的浙江探索》,结题,2024;

(5)主持浙江省新型智库课题(省哲社规划重点)《余杭区探索实施农村职业经理人模式助力共同富裕的主要做法与推广建议》(22ZK105Z),结题,2023;

(6)主持教育部人文交流专项研究重点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浙江文化旅游“重要窗口”建设研究》(2023WHLY1003),在研,2023;

(7)主持团中央青年实践育人项目《高校青年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与机制研究》,在研,2023;

(8)主持浙江省科协软科学研究课题《推动省内茶产业科技持续升级与数字化改革研究》(2023KXCX-KT029),在研,2023;

(9)主持浙江省统一战线智库咨政研究课题《推进快递包装回收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助力碳中和的对策建议》,已完结,2023;

(10)主持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赋能乡村助力“千万工程”的“浙里”实践》,在研,2023。

2.主要学术成果

(1)徐达.技术变革抑或创新尝试:数字文化赋能城乡融合实现文化共富的探索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第9期全文转载,2023,53(04):101-112.

(2)徐达,吴越,曹佳妮.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化驱动精神共富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径[J].教育评论,2023(01):41-48.

(3)徐达.高校危机事件数字化处理的协同模式与优化策略[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06):73-79+94.

(4)《让校园招聘更好发挥毕业生求职主渠道作用》刊发于光明日报(中共中央主办媒体),第一作者;

(5)《【每日一习话】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刊发于“央广网”(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单篇浏览量达80万次),第一作者;

(6)《From "Beautiful Zhejiang" to "Beautiful China"》刊发于农民日报(中央级综合性媒体机构),第一作者;

(7)《讲好”千万工程“故事的浙江探索》,农民日报,2023年7月1日第5版三农论坛,第一作者;

(8)《推动宋韵文化全面融入浙江公共文化体系》,浙江日报(理论周刊),2021年11月15日第7版,第一作者;

(9)How to Impro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Double High-Level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2021,共同一作,通讯作者,SSCI JCR一区);

(10)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Agricultural Students' Satisfaction in China.(2022,共同一作,通讯作者,SSCI JCR一区);

(11)Population aging and eco-tourism efficiency: Ways to promote green recovery.(2023,第一作者,SSCI JCR一区)。

3.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20070111@zafu.edu.cn或jode_88@qq.com




上一条:周能寿

下一条:魏玲玲



【关闭本页】


常用链接 / CHANGYONG LIANJIE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国家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实验大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568(内线:9290568) 传真:0571-63740568 邮箱:wf@zafu.edu.cn
COPYRIGHT © 2024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WF.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法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